返回網站

《 人選之人 》專訪 導演林君陽、攝影簡佑陶、剪輯施博瀚:如何突破不可能與做出機智鋒利感,真正的「技術」關鍵是什麼?

2023年4月29日

採訪、撰文/ 徐佑德、Maple ; 攝影 / 黃約農夏和光SYAX studio

(圖片說明左至右: 攝影簡佑陶、導演林君陽、剪輯施博瀚

人選之人-造浪者 》於4/28 獨家在 Netflix 線上看。在2021與支持其內容開發及投資的文策院及公視共同開鏡時,就引起台劇觀眾高度的反應與期待。 大膽挑戰曾被視為「禁忌」的政治題材,究竟這部劇是怎麼誕生的,一路從開發到製作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到最後終於能成功賣出Netflix國際版權,讓全球190個國家一起看到台灣的自由民主、選舉文化和熱情呢?《人選之人》除了題材之外,在戲劇結構上也大膽開出大量群戲,同時幾個主角張亞靜、翁文方、陳家競等人各自有線在走,探討的議題也十分多元。

此外,本劇的「大魔王」自然是劇末高潮戲的競選大場,《人選之人》在攝影、剪輯等技術面上要如何因應,最終才能將這些複雜多元的面貌揉合成我們所看到的這部《人選之人》呢?這次特別訪問到 導演林君陽、攝影簡佑陶和剪輯施博瀚,深入了解他們運用了哪些技術面去呈現劇中碰觸到的不同議題。

《人選之人》挑戰政治幕僚職人劇,是林君陽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二度與大慕合作,這回他又接下一個艱難的挑戰,他笑說:「編劇一直在跟我強調『政治不是兩三個人而已』,事實上劇中的角色也很多,而且有很多事件需要處理,我算過第一集就出現了25個角色。其實我對導演工作成果是這樣看待的,自己在每個戲裡想嘗試的理想有沒有達到,每個作品都有不同的期待,想達成的目標能否在資源裡盡可能好好完成,那《人選之人》的挑戰就是如何把這麼多角色和群戲處理好。」


面對「非一般」的政治職人劇,如何做出熱血與機鋒感?

 

林君陽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時和金獎攝影師陳克勤選擇用多機並行、大量的手持與手搖鏡頭去跟住多線角色的細微感情,而這次《人選之人》林君陽則是與《茶金》的攝影師簡佑陶二度合作,林君陽解釋道:「陶子(簡佑陶)以前比較多是拍紀錄片和廣告等等,他拍了《愛的廣義相對論》之後就想轉戲劇攝影,我們在《茶金》是一個很好的磨合過程,他對於構圖美學和影像精緻度很講究,我則給了他許多拍長劇時怎麼分輕重的訣竅,怎麼樣把追究極致的力氣花在刀口上,所以拍完《茶金》之後,就很期待再次合作。」

同時因為現場群戲很多,同時需要捕捉許多不同演員的演出反應,林君陽也找了北藝大學弟王亮鈞來擔任B機攝影師,林君陽表示:「亮亮(王亮鈞)本身就是臨場反應特別靈敏的攝影師,所以A機、B機的任務屬性都很明確,設定上就是互補,讓我們盡可能把需要的素材都能先在有限的時間內搶拍下來。」

 

簡佑陶回憶起第一個難關其實是抓出攝影的風格調性:「因為《人選之人》是很難定義類型的劇,一開始想到『政治』,就會想到比較嚴肅、沈重、腹黑的風格,當時找了很多資料,但就發現都不太對。後來與導演反覆溝通,了解戲劇核心,共同確立作品主軸並非聚焦於政治的黑暗算計,而是跟著一群競選幕僚團隊,以熱情和信念克服各種困難一起前進贏得選戰的故事。簡言之,其實更接近熱血王道,是跟著夥伴一起追尋理想的故事,所以最終我找到用來溝通的攝影參考,是日本電影《爆漫王》,調性上是有活力的、有能量的、節奏輕快的;而在光影的呈現上,是具有反差、色彩豐富、並且充滿都會感的。」

再來當然就是怎麼處理大量室內景的群戲,既要有條理又不能呆板,此時攝影師簡佑陶和施博瀚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關鍵字:「機鋒感」(機智鋒利)。簡佑陶說明道:「在籌備之初,導演便強調希望營造出如美劇般充滿機鋒感的節奏與氛圍。

所以不管是公正黨輿情會議上你來我往的拋接 ,文宣部夥伴間的腦力激盪,或是各種記者會、演講場合的突發狀況,甚至是KTV熱唱聚會等職場文化等,都必須展現出應有的動能與氛圍。所以我們會針對不同的劇情去設計不同的攝影表現。譬如會議時較為規矩,我們會用軌道、搖臂等緩速做規律的運鏡,再加上鏡頭不時拉近拉遠,與不同對象發話時做搖鏡轉換、焦點轉移等,來共同組合出會議的張力、訊息的流動與對話拋接的緊張感。但像在KTV的多人熱唱場景,我們則用手持攝影的方式,更自由靈活地完成與演員走位、表演的互動,也將現場的熱力與能量做更好的保留與詮釋。」簡佑陶也補充道:「而且因為人多、節奏快,君陽導演也是一直都維持讓戲在流動的狀態,攝影機視角不斷跟隨角色移動,就產生出更多的動能與節奏,也自然不會有重複或疲勞的狀況。」

 

林君陽也補充所謂的「機鋒」是什麼,他說:「我們前期在討論這是個什麼樣的劇的時候,就強調機鋒感一定要強,這就是戲的核心態度。像當時《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有去設定,新聞媒體圈人講話速度一定快,那就是當時的核心。這次人又多,再加上走位跟任務,全部都要的是很強的機動感,這也是我判斷我需要一個靈活的B CAM亮亮進來的原因。」

如何呈現出「俐落」的風格? 如何讓觀眾感受到「衝擊」?


剪輯師施博瀚也接收到一模一樣的訊息:「我進來的時候昱伶姐的定調就是希望節奏快、要有機鋒感、剪接要有當代感、更俐落,不要太傳統的節奏。很有趣的是當時提到的兩部劇分別是《機智醫生生活》跟《白宮風雲》,我本來還愣了一下怎麼會是這麼截然不同的兩部劇,後來才發現內容是《白宮風雲》,但希望呈現的氛圍跟節奏是《機智醫生生活》。在剪接過程中,導演跟我會不斷去對焦,這場戲有多少訊息要在同一個時間點出來,怎麼營造出機鋒感『迎面撲來』的感覺,讓觀眾從剪接節奏上就能感受到角色不斷『被撞擊』的感受性。」

一路上也在找參考坐標的施博瀚,也有找到最終目標的心路歷程,他說:「我最後看到讓我覺得很有啟發的其實還是《新聞急先鋒》,裡面有場研討會的戲, 也是主角在上面講一波,然後底下的人蜂擁而至,我就去拆解它的剪接邏輯,怎麼樣先把主要的人物抓出來,再把其他人的反應加上去,怎麼去建立他們之間的相對關係。」

林君陽導演回想起這次與施博瀚合作的結緣,說明道:「因為之前大慕兩部戲《我們與惡的距離》和《做工的人》都剪了很久,昱伶姐預設我們需要一個願意跟我們一起『搞很久』,一起磨出最好的戲的剪接,和博瀚聊的過程,以及他過去跟我們後期製片乙心合作的經驗,都顯示他有這樣的特質。因為大慕做的戲都是比較新的,我們團隊都是想要去『破』局,那就一定需要試錯,所以願意這樣跟著我們一起工作、願意一起跟我們試試看還能怎麼樣更好,這樣的態度是我們需要的。」

這次大量處理新聞媒體、數位訊息和人物之間的互動,也是另一種「當代感」和當代議題的呈現,同樣透過攝影和剪輯去營造出不同的效果。攝影師簡佑陶提到:「我們在攝影上也針對不同的『媒體、媒介』做了許多準備,運用不同的各種器材去展現差異,並用不同的鏡頭語言去表達這些訊息對劇中人物造成的影響。譬如我們找來真實的新聞攝影記者和攝影機來拍攝各種新聞畫面,也直接使用新聞攝影棚的攝影機來拍攝劇中出現的政論節目內容。」

「劇情中出現的手機素材影像則都是直接用手機拍攝,甚至是劇中主角拍攝的Youtube影片,也因為劇情的演進,而區分為用手機拍攝與用微單相機拍攝。我們相信這些微小的差異都會在觀影者的感受上堆疊累積,產生更大的真實感與說服力。另外也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大量保留了來自電腦、手機螢幕等的藍光作為臉部的照明。呼應出劇情裡人與網路、3C科技之間的大量互動,與資訊流動本身在劇中的重要性。」

剪輯師施博瀚也說明在剪輯上怎麼去加強突顯劇中網路科技對角色的心理變化:「這部分尤其在亞靜跟蓉之的故事線上面很吃重,因為這條線是有驚悚懸疑的味道,甚至有點像諜報片,我剪著剪著就發現需要一點類型感,但又不能跟主線脫節。中間網路肉搜的部分我們也調整了好幾次剪輯節奏和切點,希望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亞靜心裡的亂跟壓力,剪輯要讓觀眾不舒服,不想一直盯著螢幕,所以閃得比一般時候更快,讓感受更能往心裡走。」

 

導演林君陽也補充道:「有一件事確實是到剪輯才看得出來的,就是文字訊息的丟接最後怎麼在影像上呈現。讀本的時候文字本身就能讓人興奮,但在轉化成影像的時候,其實並不好處理,尤其很多亞靜跟蓉之的『對話』是透過文字訊息。我們最後決定不要唸出對白,所以包含劇中傳訊息、實拍對跳的過程當中,訊息這塊到底怎麼呈現最好,其實磨了很久。」

 

施博瀚也回憶道:「最早剪的時候本來以為訊息會用特效字卡在畫面旁邊跳出來,同時看到演員的表情,但後來發現這樣效果相當不好,看的時候觀眾很難同時關注表演跟訊息內容,所以試了不同方法之後,最後決定是先以反應表演為主,再跳進來看到訊息,在這部分我覺得電影《人肉搜索》給我很多啟發,其實片中很多時候觀眾還根本不知道訊息內容,但已經靠演出的細節就可以感受到角色當下的心情狀態。」

如何克服選舉大場調度魔王?導演、攝影跟剪輯如何想出解決方式?

 

而既然題材上是拍選舉,所有人心裡都知道,最終一定要把台灣選舉的造勢大會拍出來,而這樣的大場面對台劇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攝影師簡佑陶直言:「這確實是拍攝上的巨大挑戰,而且要營造出人山人海的場面,並不是現場用臨時演員就可以搞定的,尤其因為《人選》拍攝的時間適逢疫情,在群聚人數上有嚴格限制,所以還必須仰賴後期特效的幫助。因此,我們必須對每一場超大型造勢活動先做準確的分鏡與規劃:哪些鏡頭需要特效?哪些鏡頭需要實拍?哪些鏡頭要使用空拍?然後再與後期特效溝通,確認如何拍攝群眾素材,能在後製時有效率達成最真實的效果。」

簡佑陶也認為跟林君陽的合作模式是完成這次任務的關鍵,他表示:「其實我的戲劇經驗並沒有很多,跟君陽拍《茶金》時讓我學習到很多看待戲劇的方式,關鍵還是要回到這場戲想拍到什麼重點、觀點、得到哪種結果,我們在拍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討論,回到戲的核心。然後再決定要用哪一機為主軸,導演會很明確讓我們知道會看到什麼,然後我們會一起看回放,確定什麼東西我們已經有了,什麼還要補。也是因為導演自己本身是攝影師,對攝影的概念很清晰,所以我們在前期作戰規劃時,可以更細緻地溝通。」

 

林君陽則說明道:「我不算是一個非常有條理的導演,我不是很喜歡每一顆鏡頭都已經訂死在那邊的狀況。但我會需要一個很明確的原則,在劇本跟場勘時就會先出來幾個一定要拍的錨點、設定好幾個戲劇會發生的點,有時候先拍大塊,再決定哪幾個點要單補。」簡佑陶也補充道:「因為君陽這種拍攝模式,是讓事件去發生,我們也都先溝通過每場戲的重點,所以雙機攝影都很知道戲會發生在哪,就能很順地去捕捉,多拍很多素材。」

剪接師施博瀚也笑說:「其實我拿到的素材真的非常豐富,讓我玩得很開心。因為素材包含了一場戲各個視角,又是用8K拍攝,我能夠去裁剪跟放大畫面,所以空間很大。我在後期剪輯的時候,所有想得到的應該要有的素材真的都有,而且我在剪接跟調整的過程當中,會去嘗試用不同順序跟視角調整,發現這些素材怎麼調都是調得動、我想要換觀點什麼的都沒問題,能夠感受到導演、攝影在現場就已經想好了可能後期會有不同的剪接可能。」

而回到大場拍攝執行,在對焦完戲的核心需求之後,簡佑陶進一步說明:「我們針對分鏡事先做好拍攝規劃與沙盤推演。而在不使用特效的鏡頭裡,我們則是去利用不同焦段的鏡頭特性,或用長焦鏡頭壓縮空間,或利用視覺角度將人群最大化,最後再把這些鏡頭組合成一場選舉造勢的全貌。此外,現場舞台的呈現、燈光的效果,也都是影響成果的關鍵。所以我們也事先找了各種資料,並提前與舞台燈光人員溝通,以求在真實的基礎上符合我們設定的美學風格。」
 

 

對剪輯師施博瀚來說,大場的挑戰則是「取捨」,他坦言:「坦白說一開始看到很多大場的素材真的很興奮,會一直想要放一些大場面進去,但後來會發現不能這麼『貪心』,還是要回到走角色的戲,如果一直大場其實會疲乏,雖然這些大場都拍得很辛苦,素材也很好,但角色個人的感受要呈現出來,還是最重要的核心。」施博瀚提到劇中最後一段造勢大會前的蒙太奇,真的是他整部戲的「大魔王」,林君陽導演堅持需要在這段路有離開台北市的場景,於是B機攝影師王亮鈞跟著劇中的宣傳車一起跑到苗栗,盡可能去把山、海、夕陽、風力發電等不同於台北都市場景的特色捕捉下來。

施博瀚提到:「素材很多,我中間很想把裡面拍的每個地方的選前之夜都放進來,但發現這樣真的會太重複、無感,反而要讓角色短期衝很多不同的地方,更能夠呈現他們忙碌的感覺。最後這段蒙太奇,真的是靠主題曲給了我非常多的養分才剪出來。因為這段是需要不斷去建立(build up)整個島嶼參與這場嘉年華,情緒要不斷往上走的感覺,主題曲剛好就有幾個階段,有起有伏,很適合撞進不同情緒,有高潮的地方就可以熱血,音樂較沉的時候就可以演一下小夥伴苦中做樂,並勾回亞靜的線,最後的大合唱情緒往上拉,更可以接到選前之夜,這樣才把所有線都匯集過來。」

《人選之人》在場面、類型、調性上都試圖做出全新的嘗試,在這些築夢嘗試的「台面下」,導演、攝影、剪輯等技術人員也像是劇中的「幕僚」,他們推出去的每一個畫面,背後都有著縝密的討論與思考,才能夠成就畫面上的那一瞬之光。下一篇專訪,也會延續這樣的精神,去讓台面下處理設計及服務的「做工」與「幕僚」團隊現身,說明如何逼近「現實」又超越現實的職人劇細節。

 

[《人選之人》專題由 大慕影藝XMapless Vision 共同呈現] 

成為免費會員!跟我們一起浩瀚無垠

《Mapless Vision》是由一個身在業界的團隊所成立,我們的資金也是自籌。我們要推出的是給產業的專訪、產業快訊、數據報告。並將台灣影視音重要消息向國際推廣,我們會有英文版本並開設Twitter、IG等平台做國外推廣。未來也會舉辦線下活動,包括講座、課程、揪團看電影跟看台劇!我們目標在分享產業資訊,希望透過小額贊助跟抖內保持我們的媒體自由,也請大家多給我們建議,希望大家支持!**本公司非常重視您的隱私權,為維護您個人資料之安全性,謹遵循「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範

會員專屬電子報與優惠(免費):https://forms.gle/VTwS3jzD6G8p6nR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