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徐佑德、Maple 攝影/洪子辰

曾任職於東立出版社、遊戲橘子和酷瞧新媒體的蔡嘉駿,在史哲接任文化部長後就任文策院董事長,從「在野」的臺灣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理事長職務卸任,來到行政法人文化內容策進院,帶著動漫遊戲和新媒體的背景進到內容產業的公法人,蔡嘉駿會為文策院帶來什麼樣不同的思維與方向嗎?
坦言壓力山大!溝通內容產業「急不得」
蔡嘉駿開頭就坦言:「因為文策院成立之初,師法的對象就是韓國的文化內容振興院,這幾年韓國影視非常成功,大家自然會用這樣的標準來檢視我們,對文策院有很多期待。但文策院成立的時機點比韓國晚很多,我們面臨內容國際化的衝擊,人才需要時間培養。如果太急著要去回應短期議題而不是長期規劃,恐怕反而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就以現行結構來說,文策院必須和文化部更有默契的合作,這點也是史哲部長跟蔡嘉駿董事長的優化目標。
蔡嘉駿笑說:「我最怕被問到台灣為什麼沒有《寄生上流》和《鬼滅之刃》這種問題,這樣的爆款不會突然間橫空出世,都是有過去的文化積累的。像日本是戰後開始發展漫畫,已經歷經數十年有成,它並不是只有《鬼滅之刃》,背後的產業鏈不斷有《灌籃高手》等優秀作品,最後才會有《鬼滅之刃》。」

他對於目前的台灣內容產業危機與契機也看得頗為清楚,內容國際化對國內業者來說像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蔡嘉駿表示:「過去電視業者是國內型的競爭,大家在同一個台灣規模的市場下競爭。但現在OTT崛起後,所有國際內容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作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台灣的觀眾很幸福,可以無時差地接觸到全世界最好的內容,而且觀眾一定是務實的,他只要看最好的,他不可能去體諒國內製作在資金和技術上有落差所以降低標準,因為整體審美已經被提高了。所以內容的國際化,對觀眾來說是一大福音,但對國內的創作者來說就面臨嚴竣的挑戰。」蔡嘉駿用運動來形容目前的局勢:「本來我們可能是輕量級、羽量級的選手在比賽,但突然間來了超重量級的戰手,這確實不是很公平,但這就是現實。」
文策院作為助攻的角色,從國際市場、市場輪廓、產業調查、內容開發到成案問世,都需要更進一步的優化。蔡嘉駿董事長也提出非常務實的方案。
擴大資金規模、持續國際合製 、壯大台灣IP、鼓勵多元嘗試
面對這個現實,蔡嘉駿非常清楚明白地說:「我們就是得要擴大資金規模的活水,不然跟不上國際競爭。這次文創法修法的精神,就是想讓更多大資本的企業感受到讓利,你投資文創產業可以抵減稅額,我們也會共同投資,雙重降低你的投資風險,讓更多新的企業和資金投入到內容產業,才能加快嘗試與國際接軌的腳步。」他也透露,在這個具體方向上,目前文策院不但已經跟富邦文教基金會完成MOU的簽署,也已與國內電信公司、國外媒體集團正在洽談MOU簽署合作,都是為了提高資本與市場競爭力。

過去文策院持續支持國際合製,對蔡嘉駿而言這也是首要必須持續培力耕耘的方向,他解釋道:「國際合製對產業很有意義,可以讓我們去學習別人怎麼做。但先前我們投資跟合作的作品量體較小,人才和合作模式都需要長期培力,我們未來會加大力道投資,也會加強後續行銷與銷售的助攻,這部分我們跟文化部長、國發基金都有取得共識,我們要盡量讓更多資金流動進去,先做出產業的量,才會有精品跟爆款—就像韓國並不是只有《魷魚遊戲》,每年一樣有二線、三線甚至不是那麼成功的劇。我們的核心精神,就是用各種協力助攻幫助大家分攤風險,我們願意幫助大家不斷失敗,來追求最後的成功。因為這個產業最需要的就是失敗的經驗和空間,沒有前面的失敗,不會有後面的成功,CJ事實上也是這樣,他們前面花了很多學費,終於才走到《寄生上流》這一步,所以我們要先把前面的路舖好。」
而在擴大國際合資與合製方面,蔡嘉駿談到他的想法:「我希望同仁用談生意的方式去進行,因文策院可運用國發基金進行投資,希望可運用來與國外政府或公法人合作,用談生意的方式去談投資,藉此將廣義的台灣元素帶進去,比如讓他們起用台灣演員、或翻拍台灣IP等等,來做更多元深入的國際合製,也讓台灣的IP跟人才被看見。」
同時在遊戲、動畫、音樂、出版、時尚...等領域,已陸續舉辦投融資說明會、持續與各領域交流,希望能將文策院提供的專業國際人才培訓與媒合、國際資源媒合以及資金等協助,充份讓大家知道、運用。他也透露,未來還有更大的投資及產業助攻計畫。
對蔡嘉駿來說,文策院是文化部轄下的行政法人,雙方應是相輔相成,最大的差異應該是在:「相較於文化部的補助,我們文策院需要更了解產業,並且主動去媒合、去投資,以創造出新的可能性。」這條用資金與資源盡力舖成的天堂路,路上充滿各種考驗,也許不可能所有人都成功,但終究會有人能抵達彼岸。
延伸閱讀: